
▲ 首都航空飛躍玉龍雪山。攝影/張喬- 風物君語 - ▼ 百年南苑機場關閉了,它的繼任者是“世界新七大奇蹟”之一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,這趟機場接力的背後,正是中國民航的騰飛百年。1950年,新中國民航初創時,僅有30多架小型飛機,年旅客運輸量僅1萬人,運輸總週轉量僅157萬噸公里。 ▲ 重慶機場。攝影/YZERG截止到2018年底,中國民航全行業飛機達6053架,旅客運輸量6.1億人次。其中定期航班總條數4945條,為1950年的412.1倍…… ▲ 香港國際機場人來人往。攝影/YZERG始建於1910年(清宣統二年)8月的南苑機場,是中國最早的機場,與世界上最古老的軍用機場也只有一年之隔。它最初是清王朝的皇家狩獵場與練兵場,1913年,這裏成立了亞洲第一所航空學校“南苑航空學校”與中國最早的航空工廠。1914年3月10-11日,南苑航校進行了從北京至保定的國內第一次往返長途飛行,六年後以南苑機場為中心,民用航線陸續開通。這次長途飛行,可以説是開中國民用航空之先河了。▲ 重慶機場候機室小賣部老照片。1956年5月,我國的航空人員突破了一向被稱為“空中禁區”的西藏高原。北京——拉薩航線試航成功了。試航飛機來到了拉薩,在布達拉宮上空盤旋。供圖/劉鵬學校在短暫存在的15年間,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飛行員,計158人,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投身抗戰,保家衞國。1945年8月21日,侵華日軍派出受降使節,在湖南芷江機場商定投降事宜,史稱“芷江受降”。該機場在抗戰時期,是中國陸軍、空軍基地,同時是遠東盟軍的第二大機場。1949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,受閲的新中國空軍編隊共計17架,從南苑機場起飛。1949年11月9日,在中國香港發生了震驚中外的“兩航起義”,“兩航”系原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 “中航”)與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央航”)。參加起義的12架飛機,依次從香港啓德機場抵達北京和天津。兩航在1950年底累計復員到廣州、上海、天津的員工共1725人,他們成為開創新中國民航事業的一支主要力量。中國科學家,在世界航空發展史上同樣發出自己的聲音。畢業於西南聯大的吳仲華先生在1950年奠基的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,為世界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。新中國最早的國際航線,是中蘇民航股份公司於1950年7月1日飛航的北京-赤塔、北京-伊爾庫茨克、北京-阿拉木圖航線。▲ 成都到拉薩的航線,飛臨拉薩河上空。攝影/廖鐵軍一個月後的1950年8月1日,中國民航正式開闢了天津—北京—漢口—廣州和天津—北京—漢口—重慶兩條國內航線,史稱“八一開航”。1952年7月下旬,中國人民航空公司成立,它是新中國創立的第一個國營航空運輸企業,於1953年6月9日,與民航局合併。1954年12月,中蘇民航公司同樣併入中國民航局,中國民航局飛行大隊宣告成立,後來演變成了民航北京管理局飛行總隊,以及今日中國三大航空公司之一,中國國際航空的前身。1957年1月,民航上海管理處正式成立飛行中隊,這是新中國解放後,上海成立的第一支飛行中隊,是為今日三大航空公司之一,中國東方航空的前身。1959年1月,民航廣州管理局正式成立,民航廣州管理局於1969年的運輸服務隊,後來衍生出中國南方航空。後來分別成立於1988年、1988年、1995年的中國國航、中國東航、中國南航,便是今日的中國三大航空集團。今天在國內坐飛機時,每3張票就有2張來自這三家航空公司。 ▲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立交上的中國南方航空客機。攝影/温偉棟“世界屋脊”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雪峯連綿,天氣條件惡劣,高空環境複雜,是全世界公認飛行難度最大的空域。1965年3月1日,中國民航局第一飛行大隊開闢北京-成都-拉薩航線。至今,成都-拉薩這條高原航線已安全飛行54年。 ▲ 成都到拉薩的航線(西藏航空330)。攝影/廖鐵軍 在上世紀80年代,坐飛機是一件“奢侈”的事情,要開介紹信,用專屬航空票。中國民航於1974年開通了中國民航史上第一條環球航線,如果乘坐中國民航國際航線頭等艙,會獲贈茅台作為紀念。當時的飛機餐,堪稱豪華,海鮮美酒樣樣具備,但依然解決不了飛機餐味同嚼蠟的感受。後來才有相關研究發現,這是因為人在高空中與機艙噪音環境中時,對鹹甜相關的味覺都會降低。但今天的四川航空另闢蹊徑,利用辣來調動旅客的味覺,在川航的飛機上,你可以吃到滋味濃郁的土豆、蛋糕、鍋盔、擔擔麪……還有無處不在的老乾媽,堪稱是“網紅”一餐了。 ▲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和其上空。攝影/YZERG 旅客在航行前必須經歷繁複的安檢工作,只是中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一小部分,飛行、機務、空管、機場、空防共同構成了航行安全體系。截至2019年9月,中國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09個月, 208個月空防安全零責任事故,近10年的同期安全水平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約11倍。這項世界記錄的背後,是一個個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,也離不開技術嫺熟的飛行員們。2018年5月14日,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高空時,突發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爆裂脱落、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,機長劉傳健和機組成員臨危不亂,安全備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,由其事蹟改編的電影《中國機長》已於今日上映。2017年5月5日,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,它填補了國產大型客機的空白,面向的是千億級別的國內與國際客用飛機市場。如果説航空是聯通世界的天路,那機場就是撐起這條天路的支柱。截止2018年底,中國境內民用機場共有235個,支撐起了6.1億旅客人次出行。目前,中國境內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的通航機場有37個,支撐起中國航空的龐大體量與需求。民用航空通常用數字+字母來表示跑道的飛行區等級,也反映了機場的規格。數字代表跑道長度,最高級為4,表示跑道長度大於1800m;字母表示能起飛和降落的飛機的翼展和輪距,字母越靠後,能夠起降的飛機越大,最高等級為F。目前中國共有19座4F級機場,它們多位於中國經濟水平最發達的前列城市,可以説是區域經濟的風向標了。機場,同樣是重要的外交門户,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,廣州作為中國的“南大門”,其舊白雲機場的初代候機樓就是接待中外來賓的重要場所。 今日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,通往中外的航線數量有220多條,可以保障8000萬人次的旅客年吞吐量。建於1958年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2018年底,成為世界第二個旅客年吞吐量過億的機場。 ▲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航站樓。攝影/YZERG分擔首都國際機場龐大的客流壓力,也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修建的目標之一。現在,每年有超過6億人次的中國旅客,在飛機上度過便捷的旅程。航空,逐漸變成尋常生活的一部分。飛機,也飛速地拉近了日常生活的距離。 ▲ 從雲南起飛中。攝影/學文映像國內直飛最長航線之一三亞-哈爾濱,就跨越了約3700km的飛行距離,上午還在銀裝素裹的哈爾濱,下午已經在三亞享受海濱與陽光。 ▲ 三亞機場飛機起飛。攝影/韓陽在羣山萬壑,交通不便的西南山區,機場的建設尤為重要。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,聯通着直達五大洲的113條國際航線,每年有超過五千萬人次的旅客在此起落。更為宏大的天府國際機場也已經開始修建。成都也即將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二個擁有雙4F級國際機場的城市。昆明長水、重慶江北、貴陽龍洞堡、拉薩貢嘎……在西南地區,一座座機場從崇山峻嶺中浮現,成為內陸地區通往外界的“天路”。在廣袤的中國大地,也有許多因地制宜的“驚險”機場,默然矗立,聯通四方。於1925年投入使用的香港啓德國際機場一半居於九龍城區,一半嵌於海上。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,啓德國際機場成為了世界上最為驚險刺激的飛機着陸地,時常可以看到飛機在高樓間穿行的景象,當時流傳一句誇張的話:居民們從陽台上伸出晾衣杆,彷彿就能戳到飛機。 ▲ 啓德機場。上圖:攝影/Vincent Yu 圖/Associated Press;1998年7月,位於香港大嶼山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啓用,代替啓德國際機場,很快變成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。為了紀念啓德國際機場曾經作為香港交通樞紐的意義,特區政府在啓德國際機場舊址改建了啓德郵輪碼頭與啓德跑道公園,依託維多利亞港的美景讓它們成為了香港的新地標。 ▲ 啓德機場老照片,後面為獅子山。供圖/劉鵬啓德跑道公園是航空主題公園,特地保留了那條最為著名的編號“13”的機場跑道,與黃黑相間的棋盤格標記。四川稻城亞丁機場,海拔高度4411m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航機場,酷似飛碟的航站樓,襯托了高原的雄奇風貌。
▲ 四川稻城亞丁機場。攝影/柒哥
重慶巫山機場與廣西河池機場,都彷彿是修建在“雲端”,要一點點的削平山頭,填方建成,堪稱是人力勝天的技術奇蹟。 在一座座機場間流轉的,是旅客們的步伐,也是睜眼看世界的期許,在航行中俯瞰的美麗中國,更為浩瀚壯闊。 ▲ 拉薩至重慶航班航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附近喜馬拉雅山脈冰川。攝影/温偉棟 ▲ 飛機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飛往天津,起飛不久的景象。攝影/枉言 ▲ 在甘肅上空,看黃河在崇山峻嶺中奔騰。攝影/李平安 在四川九寨黃龍機場,準備向重新開放的九寨溝景區前行;在尚在修建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、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,展望科技流動與未來格局…… ▲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。攝影/張喬歷時四年建成,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實現通航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,是中國民航史上最新的高光時刻。▲ 空中俯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,全網最新鮮的視角。攝影/薛遠帆一座座機場,托起中國民航的百年飛行故事,聯通了祖國的萬里河山。 |